引人注目的蝴蝶魚

二零二四年五月 第二期

引人注目的蝴蝶魚

Forceps Butterflyfish

我相信不少的潛水員,甚至一般的市民大眾,都會對蝴蝶魚有印象。側扁的身形,鮮艷的黃色、白色、黑色組合,加上黑色眼帶,尖長細咀等,都成為珊瑚礁熱帶魚的代表。不過在香港想拍攝到蝴蝶魚的真貌不易,一來水不清,只要一靠近,蝴蝶魚就迅速躲入珊瑚群中,二來相機的閃光燈和反應都不夠快。難得在過去復活節假期,有機會到菲律賓潛水,而且今次有把配備潛水殼的手機帶到水底,就拍多了魚類,最後,竟然記錄了11種蝴蝶魚,我挑選了以下七種介紹給大家。

Panda Butterflyfish

Racoon Butterflyfish

蝴蝶魚的眼睛不容易顯露,大都有黑帶遮掩,也有一些用大黑斑(黑眼圈),但即使像熊貓🐼眼一般的蝴蝶魚,以下兩種大有不同,我頗喜歡牠們的英文俗稱,感到十分貼切,Panda Butterflyfish和 Racoon Butterflyfish (浣熊🦝)的分別,只要一比較相片,大家都應該能分別出來。

Spotbanded Butterflyfish

Eastern Triangle Butterflyfish

有些蝴蝶魚種,牠們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一樣可以表達外貌特徵出來,如點斑橫帶蝴蝶魚Spotbanded Butterflyfish和曲紋蝴蝶魚 Eastern Triangle Butterflyfish,主要描述身上的花紋,形容是否維妙維肖,就真是見仁見智。另外,有一些蝴蝶魚是利用較不明顯的身體特徵,例如Blacklip Butterflyfish 同 Redfin Butterflyfish,要放大相片才能確認。

Blacklip Butterflyfish

Redfin Butterflyfish

最後要介紹的一種,不需要放大相片,遠遠望見都能跟其他蝴蝶魚分辨出來,牠是鑷口魚屬與上述介紹的蝴蝶魚屬不同,英文名叫Forceps Butterflyfish,長長的嘴巴像鑷子一樣,這樣特別的魚嘴可以讓牠攝食珊瑚蟲,即使隱藏在珊瑚骨中,仍可被細長而尖的嘴夾出來吃。不要以為蝴蝶魚食珊瑚就會破壞珊瑚礁,其實牠們的關係好像樹林中的啄木鳥,可以攝食較弱或快壞死的珊瑚蟲,像醫生一樣照顧著珊瑚礁的健康。所以,珊瑚魚的多少可以被視為珊瑚健康的指標。另一方面,由於牠們的外貌吸引,成為水族飼養的目標,但由於牠們食性特殊,故此,大部份蝴蝶魚都依靠野外捕捉,過度捕撈令到珊瑚礁生態失衡,希望喜歡蝴蝶魚的朋友們,野外欣賞才是最佳的選擇。

生物科

黃志俊老師


跟着專家去探索自然2023-24

跟着專家去探索自然2023-24現正接受報名!

人工智能對生物辨識的應用

二零二三年九月 第二期

人工智能對生物辨識的應用

很多年前智能手機普及後,有不少的應用程式隨之而來,當中不乏生物辨識功能,特別是植物鑑別的Apps,包羅萬有,任君選擇。然而,植物以外的生物,例如細小而多變的昆蟲,不少在外國開發的軟件便對本地的小動物顯得無所適從。

近年人工智能的應用在影像分析或學習上有明顯提升,不用再下載不同類別的軟件,基本上,由細至單細胞的微生物,到肉眼僅見的蜘蛛,或者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只要是生物都能夠透過分析影像,從而根據前人所載入的影像和確認的資料,不斷學習和改善辨別的準確度。分享一下最近的例子,同事在校園梯間發現一隻細小的昆蟲,第一眼看到只知道是甲蟲,再用微距鏡頭拍下估計是一隻天牛,但自己以前是未有記錄過的。昔日,我一定會嘗試翻開《香港天牛》一書去找尋答案,但今次我便把照片上載到兩個軟件(Google Lens和iNaturalist),Google Lens得出數種相似影像的天牛,有Caribbomerus elieri, Stenhomalus taiwanus, Beraba angeli and Beraba limpida,若果仔細將每一個結果放大,再檢視相片中的天牛特徵,不難排除 CaribbomerusBeraba,得出臺灣突眼天牛 Stenhomalus taiwanus

另外,iNaturalist除了根據視覺上的相似度作辨識外,也會利用地理資訊確認 Stenhomalus 是在附近已經記錄過,直接鎖定到屬的辨別。人工智能除了會透過更多的相片分析該物種的外貌特徵外,這個平台也會加入專家確認的元素,將「研究等級」的內容成為資料庫的重要依據和學習對象。因此,我只用了短短幾分鐘時間,便可以確認是恆春突眼天牛/ 台灣突眼天牛 Stenhomalus taiwanus

知更多人工智能對生物辨識的應用示範,觀看可觀Channel

 

生物科老師

黃志俊


色彩多變的海蛞蝓

二零二三年二月 第一期

色彩多變的海蛞蝓

安娜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annae

海洋中有一類色彩萬千,形態多變的軟體動物 – 海蛞蝓,可能是因為有一對耳朵般的觸角,不少人都會稱牠們為海兔。其實海蛞蝓家族中,以裸鰓目Nudibranchia中的海牛亞目Doridina同枝鰓亞目Cladobranchia多樣性最高,嚴格來說牠們不是海兔。真正稱為海兔的是無楯目Anaspidea中的海兔科Aplysiidae,香港常見的海兔一般體形較大,顏色像牠們食用的海藻,褐色為主,擁有很強的保護色。

在剛過去的聖誕節,筆者有機會首次到菲律賓潛水,被鮮艷奪目的海蛞蝓迷住了。這篇文章會分享一個連名字都好配合的 – 多彩海牛科 Chromodorididae.  這個科的物種多樣性很高,在香港已有36種記錄,而當中Chromodoris 屬的有六種,但我只見過俗稱火龍果的東方多彩海蛞蝓 Chromodoris orientalis,沒有想過在菲律賓Anilao潛了三日水,便記錄了六種不同的 Chromodoris spp. 而且牠們的顏色比香港的更多變更鮮艷。多彩海牛主要攝食海綿,身體可以積存當中的有毒成份,因此牠們採取一個生存策略 – 警戒色 Aposematic signals,捕獵者例如魚類,當咬過一口具警戒色的海蛞蝓,通常會嚐到有毒的化合物,或酸性、或極差的味道,便學會了一課,知道要避免這些看似沒有硬殼保護,卻不能入口的軟體動物。雖然科學家們都知道警戒色與毒性有一定關係,但是否越美麗就越有毒,似乎文獻記載不多。

科立曼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colemani

喬氏多彩海牛Chromodoris joshi

曾經有學者指出多彩海牛科內的物種顏色變化較為穩定,即使該物種有不同外貌,也限於幾款的主色變化,不妨礙物種的辨別。在尋找有關多彩海牛科的文獻時,發現了一篇關於牠們顏色花紋與穆氏擬態 的文獻,這研究利用基因系統分析,顯示在多彩海牛屬 Chromodoris spp.的39種(18種未被命名)當中,只有5種是有穩定的外貌顏色花紋,其他的會有區域性變化或者在同一區域有高度變化的花紋。而在這個研究中發現Chromodoris屬中的不同物種,會有擬態的情況。舉個例子,科立曼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colemani 有一個 「西澳化」的變異,與 Chromodoris westraliensis 西澳多彩海牛顏色和花紋基本一樣,兩個物種都有毒性,是穆氏擬態的極佳例子。

另一個情況像變色龍擬態 “chameleon-like mimics” 科立曼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colemani 和 喬氏多彩海牛Chromodoris joshi,分別有四個和兩個不同形態類型。科立曼多彩海牛的原本外貌和牠的「annae」變異,同時廣泛分佈於熱帶印太平洋海域,「burni」變異和「westraliensis」變異則只分別局限於昆士蘭和西澳洲,實際為何有這樣的外貌變異現在仍未清楚。但最直接的解釋是變色龍擬態,在西澳洲的C. colemani極像C. westraliensis,在昆士蘭的C. colemani極像C. burni,而常見的C. colemaniC. annae則出現於印太平洋。

我相信大家睇完我以上所寫(嚴格來說是強行翻譯文獻)都一頭霧水,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究竟我現在影到和認到的 Chromodoris annae 安娜多彩海牛是真身,還是科立曼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colemani的安娜變異?似乎我這篇文章未能解答大家的疑問,唯一我可以確定的是,海洋生物除了多樣性高之外,仍有很多未知的範疇,我們要好好愛惜海洋生態!

生物科老師
黃志俊

絞色多彩海牛Chromodoris strigata

陸氏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lochi

威廉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willani


1. 共生世界多面睇

高中生物科野外考察課程 2024-2025

1. 共生世界多面睇

植物與昆蟲是全球多樣性最高的兩類生物,牠們之間關係密切而有趣。同學在前往下花山的途中,可以沿途尋找不同的共生關係,並且利用解剖顯微鏡記錄這些被忽略但奇妙的生態。

內容重點:

  • 互利共生
  • 片利共生
  • 寄生
  • 捕獵或者攝食等

考察地點:下花山(步行)

按此下載考察工作紙(PDF):Symbiotic_World


2. 小生境探奇

高中生物科野外考察課程 2024-2025

2. 小生境探奇

可觀中心及其附近地方有枯葉堆、有機農田、生態水池甚至沙井等小生境,同學將被分派收集不同的樣本,利用解剖和複式顯微鏡找尋存活於當中的小生物,認識牠們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內容重點:

  • 陸地節肢動物
  • 水生原生生物和藻類
  • 生物多樣性與環境適應

考察地點:可觀中心及其附近(步行)

按此下載考察工作紙(PDF):Microhabitats


3. 牛糞小生境大揭秘

高中生物科野外考察課程 2024-2025

3. 牛糞小生境大揭秘

牛糞是一個獨特的小生境,除了在不同階段有明顯的物理轉變外,活在當中的生物數量和種類也因新鮮程度而變化。同學可以透過找尋牛糞樣本內的生物,了解如此獨特的微演替過程。

內容重點:

  • 牛糞生物演替
  • 物理與生物相互變化
  • 糞金龜及其他生物適應特徵

考察地點:下花山(步行)

按此下載考察工作紙(PDF):Cowdung


4. 電子顯微鏡生態探索

高中生物科野外考察課程 2024-2025

4. 電子顯微鏡生態探索

可觀中心擁有高階電子顯微鏡,讓同學可以利用超高放大倍數,認識植物結構和花粉特徵,了解繁殖策略;同時也觀察細小昆蟲的不同部份如複眼、口器和腳等,了解牠們如何適應環境。

內容重點:

  • 植物繁殖策略
  • 花粉和昆蟲結構
  • 外貌特徵與適應

考察地點:可觀中心及其附近(步行)

按此下載考察工作紙(PDF):SEM


5. 顯微鏡生態探索

高中生物科野外考察課程 2024-2025

5. 顯微鏡生態探索

同學在可觀中心收集不同的水樣本和昆蟲,置於複式顯微鏡和立體顯微鏡,以各種顯微鏡成像技術作觀察,認識淡水微生物和昆蟲微結構,熟習不同的放大倍率作觀察記錄。

內容重點:

  • 複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
  • 光場、暗場、相位差成像
  • 微生物分類
  • 昆蟲微結構

考察地點:可觀中心及其附近(步行)

按此下載考察工作紙(PDF):MicroscopeEcoExploration


6. 生物多樣性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