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輻射監測站
流動輻射監測站
猶記得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引發起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事發後,日本有關當局隨即將福島核電廠半徑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疏散。又因放射性物質被釋入土地和大海,導致日本政府下令禁止買賣在福島出產的食品。當年香港政府亦對日本某幾縣發出黑色外遊警示,呼籲香港市民不要前往該區域。
福島與香港相距約3000公里,由於地域距離的關係,該次核事故對香港並未有顯著影響。然而,在香港東北面、距離市區約50公里外、座落廣東的大亞灣核電站,萬一發生核事故又會造成怎樣的破壞?市民又應如何作應急準備?
大亞灣核電站萬一發生事故,又有關當局決定撤離大亞灣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的話,那香港部份區域便會納於疏散範疇之內,例如東平洲居民和遊客,及大鵬灣水域的船隻都需要撤離。
而無需疏散的市民又可以做甚麼?我們應保持鎮定,切勿恐慌及誤信謠言,尤其是網絡上瘋傳的內容。例如當年福島核事故,香港人曾因為謠言而大量搶購食鹽,令市面上的食鹽沽清。當年的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隨即出面澄清,呼籲市民毋須杞人憂天,且過量攝取鹽份有礙健康。所以比起網上謠言,市民更應留意政府發出的應變指引及緊急資訊。
另外,除了市民之外,香港萬一發核事故影響,多個政府部門也需要緊急出動,例如香港天文台便是其中之一。香港天文台配備兩部「流動輻射監測站」,可以到不同地點進行應急輻射巡測。車內設有各種測量及採樣儀器,例如有便攜式的或特別設計的,包括高容量空氣採樣器、放射性碘採樣器等。
當然,最希望的是這些應變措施完全無機會派上用場吧!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參考資料: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2021). 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相關消息
三角測量站
三角測量站
平時行山,你一定見過這些上頭黑、下身白的圓柱,這些圓柱又或會成為一眾遊人拍照的景點,但你又知道它們是甚麼來的嗎?
其實這些圓柱是三角測量站,又即是我們常說的三角網測站,是用來繪製地形圖的三角測量基準點。這些三角測量站多會設於某一地區中視野較為開揚廣闊的選點,例如山頂等,因為顯眼的位置才有利進行土地測量。而地圖上則會以一個內有小圓點的三角形來表示三角測量站(),並會於旁邊會用數字表示高度。
由1854年開始,三角測量站已開始出現在地圖上。全港約有二百多個三角測量站,並會定期由地政總署負責保養及維修。而三角測量站還會細分為「一等三角測量站」及「二等三角測量站」,多用於大地測量之用。
香港的大地測量組隸屬於地政總署測繪處,主要負責管理一個覆蓋整個香港的測量控制點網絡。此網絡的用處甚多,如繪製地圖、土地測量、城市規劃、航海及航空安管等。
其實,除了土地測量外,樓宇建築、基建工程等等,也需要用到三角測量站來量度角度、距離。土地測量師在進行量度時,會使用如望遠鏡一般的儀器,望向遠方的三角測量站,所以如前文所述,三角測量站必須位於顯眼的位置,才會便利測量進行。
由此,當遊人們樂在其中地在三角測量站上拍照留念時,其實可能正在阻礙測量工作的進行。所以為了減少對準確測量的影響,遊人們在三角測量站拍照後應盡快離開,以及避免穿著與三角測量站類同的黑、白色衫,會容易令正在進行測量的人員造成混淆。
另外,原來每一個三角測量站也有專屬的「身份證」,上面除了記錄它的編號、名稱、位置、方格網坐標、高度等資料外,也有如我們的身份證一般印上該三角測量站的相片。而這些三角測量站資訊,均可以在大地測量組的網頁免費獲得。
最後,原來並不是每一個三角測量站都可隨便到達,因為它們可能位於不准隨便進出的政府建築物之內。例如編號為501、位於大老山的二等三角測量站,便是位於大老山天文台氣象站的範圍之內。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參考資料:
香港大地測量(2021). 香港大地測量主頁. http://www.geodetic.gov.hk/smo/gsi/programs/tc/index.htm
香港大地測量(2021). 501大地測量站摘要. https://www.geodetic.gov.hk/summarysheet/501.pdf
相關消息
飛機的長尾巴
飛機的長尾巴
照片中劃過長空的線條,其實是雲的一種,名叫凝結尾跡 (Aircraft condensation trails),又稱飛機雲,它的形成便顧名思義與飛機有關。
飛機的噴射式引擎會噴出含有水蒸氣的熱氣流,當這些熱氣流與高空寒冷潮濕的環境相遇時,水汽便會冷卻凝結成微小的水滴甚至冰晶,形成一條長長的軌跡,這條飛機後拖著的長尾巴,便是凝結尾跡。
若飛機飛過的高空,其周圍的空氣越潮濕,風速越低,所能產生的水滴或冰晶便越大量,且越慢被蒸發掉或被風吹散,所出現的凝結尾跡便會越持久及顯而易見。
閒時走在路上與其低頭望手機,不如舉頭望長空,可能你也能發現這條長長的飛機尾巴。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相關消息
米,全部都係米
米,全部都係米
稻穀、糙米、胚芽米、白米,你懂得分辨嗎?它們又和油粘米、絲苗米、珍珠米,有甚麼分別?雖然以上全部都是米,但其實前四種為加工程度不同的米,後三種則為米的不同品種。
水稻由播種培苗到經歷插秧、除草施肥,到最後可收成磨穀,一造米歷時大約四個月,一年可有兩造收成:4至8月為頭茬,7至11月為尾茬。
農夫把水稻收割後,便會將稻穗放到打穀機進行打穀工序,一粒粒的穀粒便會隨之而脫落。此時的穀粒未經任何加工過程,稻殼完整,產物比例是百分之百,這便是稻穀。其後,穀粒會在烈日下晾曬,用意是殺菌除霉,然後便會放到磨穀機內去除稻殼。這經歷一次打磨程序的榖粒,其產物比例約為百分之八十,便是近年廣受追求健康人士歡迎的糙米。當糙米再進行一次打磨加工,去除糠層後,其產物比例約為百分之七十五,這便是胚芽米。最後,胚芽米再加工去除胚芽,其產物比例只淨下百分之七十,便會成為最為人熟悉、天天被我們吃進肚子裡的白米。
其實從營養角度上看,進食糙米會比胚芽米、白米健康得多。因為糙米所含的維生素、纖維、及蛋白質都最為豐富,單單是其所含的纖維素就已經比白米高出2至3倍,所以糙米於近年廣受追求健康人士歡迎,煮飯時喜歡將白米混合糙米烹煮。
但既然進食糙米較健康,為甚麼人們普遍都較喜愛進食白米?這是由於糙米口感較硬,粗糙的外貌又不及潔白無瑕的白米討好,所以人們均偏好進食經歷多次打磨至珍貴的營養部份都失去的白米。
其實「人不可貌相」,米都不可貌相,如果你想追求更健康的人生,不妨試試外表粗獷硬朗,但內涵營養豐富的糙米。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參考資料:
健康猴(2021). 糙米的營養價值. http://www.jiankanghou.com/yinshi/33676.html
相關消息
是糞還是泥?
是糞還是泥?
小然問:「這堆約一米高、啡色似泥、出現在農業用地上的土堆,究竟會是甚麼?」小然越走越近想仔細查看。
小天笑著說:「你還是不要走太近吧!這有色無味的土堆,其實是糞便來的!」小然驚訝萬分,連忙退後數米。
小天接著解釋道:「這堆其實是馬糞肥,有機農場會以馬糞作為有機肥料,從而提升土壤肥力。雖然是馬的糞便,但已經過處理,所以並無異味。而這些馬糞肥更含有大量有機質,對植物生長尤有益處。」
小然繼續追問:「那究竟從哪裡來這麼多馬糞用作堆肥?」
小天反問道:「馬糞當然來自有馬的地方,你知道香港哪裡飼養了最多馬匹嗎?」
小然嘗試回答:「馬?難道是來自馬場?是沙田馬場嗎?」
小然讚賞道:「答對了!馬糞主要來自沙田馬場及雙魚河馬術中心。這些馬廄原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廢物,包括馬糞、墊料、飼料等,處理後便會轉化成你眼前的有機堆肥,供應給本地園藝公司及農場使用。」
地理科老師
姚倩薇
參考資料:
環境保護署(2021). 牛潭尾動物廢對堆肥廠. https://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prob_solutions/livestock_was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