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七月 第二期

泡沫中成長的寶寶

最近筆者在中心附近散步時,看見一塊大石上有一團淡黃色的不明泡沫,長11厘米,就像棉花糖經燒烤過後般外表脆脆的 (圖左)。隔天回到相同位置,發現泡沫中有很多白色的小顆粒(圖右),難道是某些生物的卵?

後來請教了生物科老師,得知這團泡沫是香港原生動物- 斑腿泛樹蛙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的卵團,或稱為卵泡 (Foam nest)。每年4月至7月是斑腿泛樹蛙的繁殖季節。樹蛙交配時會用後腳互相摩擦,將雌蛙的分泌物搓成一團泡沫,雌蛙及雄蛙各自在泡沫中產卵及排精,此時更會吸引附近更多雄蛙排精,務求爭取更多繁殖機會。每團卵泡可藏著大約300-500顆卵!

HKBIS香港生物多樣性訊息系統的影片清晰展示了斑腿泛樹蛙交配時如何製造卵泡。

事實上並非只有斑腿泛樹蛙以卵泡方式產卵,現時至少有七個蛙科中各自有不同的品種會製造卵泡。比起其他直接於水中產卵的蛙類動物,卵泡有甚麼優勢呢?剛形成的卵泡外層會慢慢變硬,將內裡的水份鎖緊,成為了蛙卵的保護罩,不但能使卵隔絕水中捕獵者及細菌感染,亦能減低外界極端溫度對卵的影響。儘管如此,樹蛙寶寶要順利成長還需取決於蛙媽媽的產卵位置。卵成為蝌蚪後需用鰓呼吸,因此蛙媽媽必須在水源上方產卵固定卵泡,才能確保蝌蚪離開卵泡後能直接跌入水中。斑腿泛樹蛙的產卵位置普遍位於水池或大雨過後的水潭邊,依附在牆壁或石頭,甚至懸掛於水生植物上。

然而,筆者發現卵泡的位置旁邊並沒有水源,上方沒有遮蓋物。從卵泡的形狀推斷,很大機會是後期被人移至大石上。烈日當空下,該處的大石表面温度可高於30度或以上,高温成為了卵孵化的巨大挑戰。若卵未能成功孵化成蝌蚪,卵泡便會乾萎,成為其他小生物的食物(卵泡的成份充滿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筆者幾天過後再來觀察,卵泡已扁塌及滿佈螞蟻。

後來筆者再經過發現卵泡的位置,分別在兩個不遠處的一個水池中發現新的卵泡,位置都很適合卵孵化,期望這次樹蛙寶寶能順利成長。

參考資料:

HKBIS香港生物多樣性訊息系統. (2015, Nov 10). 斑腿泛樹蛙 Brown Tree Frog(Polypedates megacephalus)[Video]. YouTube. https://youtu.be/t8vckaTDzvY?feature=shared.

Fischer, E. K. (2023). Form, function, foam: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anuran nests and nesting    behaviour.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8(1884), 20220141. https://doi.org/10.1098/rstb.2022.0141

Tesia, C., Ohler, A., & Bordoloi, S. (2017). Development of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Hallowell, 1861)(Anura, Rhacophoridae). Alytes, 34, 49-60.

漁農自然護理署(2005)。《蛙蛙世界 – 香港兩棲動物圖鑑》。香港:天地圖書

助理教師
張婷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