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是中國的大日子。當日是百年一遇北京奧運的開始。相信當晚全球欣賞開幕典禮的觀眾數不勝數,你我也許是其中一份子吧。
開幕典禮前的日子,新聞報告鬧哄哄地報導奧運籌委會非常關注當晚北京的天氣情況,恐怕下雨的天氣會影響典禮的進行。結果,當晚「典禮場地上空天清氣朗」,為令人震撼的捲軸典禮添上精彩的一筆。正當大家心裡想感謝蒼天的眷佑時,8月10日的明報報導,原來當晚的「天清氣朗」不是天公作美,而是由北京氣象部門一手所造成的「美意」。
根據天氣預報,開幕當日北京地區的天氣形勢十分複雜:一條暴雨雲帶數日前在西南方形成,且向北京緩慢移動,預測當日午後北京會有陣雨或雷陣雨的天氣。為保障開幕典禮能順利舉行,北京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獲指令進行「消雨行動」。當局在北京市周圍共發射了1104枚內含碘化銀(Silver Iodide)的火箭炮,讓碘化銀成為催化劑,在高空中擴散,作為水汽的凝聚核,從而調控下雨的時間先後、甚或下雨的地區位置。最終,行動成功。報導附有一則花絮:「雖然京城上空滴雨未見,但河北保定地區則錄得高達100多毫米的雨量,北京房山區亦錄得25毫米降雨量。」
或許我們都不大喜歡降水(大氣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形式下降到地面的天氣現象,總稱「降水」,如下雨、落雹等。),它會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些微阻礙;但是水對於我們的世界和生命卻有著密切和重要的關係。被後世譽為最早的哲學家,公元前六世紀米利都城邦的泰利斯(Thales)就稱水是萬物的本原。即使是現代科學家亦認同水是生物滋養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而在地球的大氣系統中,水循環及降水活動更肩負著調適赤度與兩極間溫度差異平衡的功能。
沒有水,又或水不能按其時、按其地發揮效用,都會嚴重地影響我們所身處之地。
百年一遇北京奧運是十分重要,開幕典禮能順利進行更是錦上添花。
不過,「天清氣朗」本應是天氣系統自然律的展示,而開幕禮的「萬里無雲」卻是由人類意欲、科學技術一手促成。這是否顯示出人類作為有限的受造物有意僭越、取締無限的創造主宰的企圖?這又是否我們作為萬物之靈所應處的位份和角色?
但求天色常藍,只顯出生命的脆弱、空洞和陷墮。
地理科老師
盧炳洪 |